焦点访谈:让审计更独立更有效
发布:2015/12/11 11:24:38 来源:央视焦点访谈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审计关系到我们每一位公民、每一位纳税人的利益,因为审计要监督的就是纳税人纳税形成的国家财政资金:这个钱袋子里的钱怎么支出?干了些什么?有没有浪费?都应该向纳税人有一个交代。昨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3个配套文件。那么,这个文件的内容是什么?它又将给审计工作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审计监督是重要组成部分。审计要覆盖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如果把国家和社会比作一个人,那么,审计发挥的作用就如“免疫系统”,不仅要消除病症,还能防患于未然。而“免疫系统”要正常工作,就必须有一些基础条件。
审计署党组成员、法规司司长刘正均表示:“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迫切需要通过完善审计制度,去保证审计机关能够履行新时期赋予的新使命和新任务。”
审计工作,不仅仅是靠查账来行使监督工作,查错纠弊只是一方面,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汇总信息,给决策者在未来的规划和战略上提供最准确的数据。因此,它的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可是,多年来因为体制机制上的缺陷,审计工作往往很难独立,特别是市县审计机关。
以前,经费无法足额保障,使得一些基层的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被审计单位来解决吃住行的经费,“吃人嘴短”还只是问题之一,更有难过的“人情关”让很多审计人员头疼不已。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审计局局长刘军告诉记者,他的局长任命、经费来源,包括整个人事权力都在地方,审计权限也在区里,首先对党委政府就很难去实行审计职责,如果坚持了审计方向或者职责,可能对升迁就会有影响。
刘军告诉记者,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所在的地区对审计工作很重视,所以他还不至于冒着得罪领导的风险去工作,可是人财物的权利全部归地方政府管理,这让很多像刘军这样的基层审计人员工作起来束手束脚。
这样的压力不仅是基层审计人员感受得到,省级审计部门和审计署驻各地的派出机构同样为此烦恼。山东省审计厅厅长马青山说:“说说情干什么的,配合上出现不积极,提供资料慢,对一些问题的解释推诿,配合审计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积极,甚至消极的这样一些态度。”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王本强说:“来自于地方的领导,甚至于来自于基层的一些干预,在特派办的工作中是有的,而且当你越触碰到一些利益的同时,这个矛盾越尖锐。”
针对这些问题,框架意见和配套文件提出: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省级审计机关领导干部正职任免要征得审计署党组的同意。
如果说人财物受制于同级政府只是外在的条件限制,这个限制今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而审计队伍自身的“内伤”也不可忽视。
缺人是一个难题,留住人才更是各级审计机关最头疼的事。审计工作干着会计师的工作,拿着公务员的工资,还要得罪人,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干。而且职业远景规划并不理想,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升职,大多数人也不愿意干了一辈子只是个科员。对此,框架意见中提出了推进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
审计署人事教育司副司长刘小丽表示:“我们职业化主要就是为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确确实实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各方面都强的,可以在专业技术序列里,职业化里来发展,将来还要建立晋升机制,激励机制,问责机制,保障机制,整个要形成完整的一个序列。”
未来,审计人员将探索出与法院等单位的技术职称相类似的初级、中级、高级的技术职称序列,这样既解决了从业人员职业远景规划的后顾之忧,又能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而这样一举两得的措施在框架意见中并不罕见。意见提出要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这一措施不仅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合力和独立性,加强了管理、项目统筹和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更让很多基层的审计人员得以放开手脚,打破地域限制,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工作。
实际上,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的需求,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可以说是越来越高。审计署法规司司长刘正均表示:“比如当前我们审计机关,实际审计的资金数量,占到被涉及单位资金总量平均不到三分之一。一些专项的资金从来都没有审计过。过去很少对党委重要负责同志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这次框架意见中明确要求实行审计全覆盖,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除了我们在节目中看到的新要求新措施,框架意见还对加强审计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履行法定审计职责保障机制、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加强对审计机关的监督等8项工作做出了要求和规定。而这一切的工作部署,都是为了让审计更独立更有效,让审计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监督利器更加锐利。
备案号:HPU备00000000号 河南理工大学审计处